11月13日下午4点🚪,药学大讲堂第十六期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号楼报告厅举行🍇。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焦宁研究员以“廉价、高效、绿色的药物合成及发现”为题为近百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焦宁老师身着整洁干练的深色西装♨️、戴一幅黑框眼镜现身会场🧛🏼♀️,散发出的儒雅学者气质和蓬勃朝气令参会同学们无比钦佩和期待。他开场风趣幽默地说到自己曾经和学生讨论学术研究到凌晨的故事👩🏽,为受挫的学生克服科学研究上的困难👨🏽🎓、解答实验中的疑惑🙆🏻♀️。焦老师以此巧妙切入正题:“什么是合成?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合成方法学?合成在药物研究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焦老师首先生动形象地引入了阿司匹林、布洛芬、青蒿素等重要药物从提取到合成再到结构修饰的经典例子🏄♀️,凸显了廉价、高效、绿色的药物发现及合成的重要性🏋🏼。焦老师指出:“含氮化合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卫生健康密切相关,在近年销量TOP200的药物中,多数都是含氮化合物,可见其重要地位💁🏻♀️🧑🏽。”焦老师还以红霉素A👩🔬🏃🏻♂️➡️、阿奇霉素等例子详细讲解了氮原子引入的重要性。
在介绍氧合反应的时候,焦老师分享了课题组的一个故事📫。为了证明一个课题结论👩🏻🍳,他们不辞辛劳地从英国进口了O18,再花了半年时间研究才得出结论。焦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焦老师还引用了有机化学家汪猷院士的话来表明对待科学应该持有的严谨态度:“(元素分析)对的不一定对6️⃣,不对的一定不对。”
在介绍完相关课题研究之后✊🏼,焦老师又用丰富的实例进行效益对比,再一次证明廉价、高效🎛、绿色的药物发现及合成的重要性,呼应开场的导入话题。
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焦老师用丰富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他培养学生的发展近况和取得的成绩☎。他还介绍了课题组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出课题组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和浓厚的师生情谊。这些都令在场的同学们十分钦佩和向往。
最后,焦老师用张礼和院士的一句话作为对同学们的总结寄语🌋🧏🏼:“没有青藏高原,怎会有珠穆朗玛峰”。他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为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贡献力量,并鼓励大家在求学阶段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将来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演讲之后,焦老师还耐心解答了现场同学们精彩互动🫳🏽👩🏻🦳,解答各种问题和困难。
凯发娱乐团委、学生会